初入淮河·船离洪泽岸头沙

初入淮河·船离洪泽岸头沙》作者为宋朝诗人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前言】
《初入淮河四绝句》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总起,以“意不佳”点题,奠定了组诗的基调,并化用前人诗句以说明“意不佳”的原因。
【注释】
⑴洪泽:洪泽湖。
⑵桑干:亦作“桑干”。桑干河为永定河上游。桑干河流域当时已沦入金人之手。
⑶中流:指淮河的中流线,为宋、金的分界线。
【翻译】
船离开洪泽湖岸边,到了淮河后心情就变得很不好。何必说要到遥远的桑干河才算塞北边境呢,淮河中流线以北就已经天尽头了。
【赏析】
第一首写诗人入淮时的心情。首两句总起、入题。交代了出使的行程和抑郁的心情,为这一组诗奠定了基调。诗人离开洪泽湖之沙岸一进入淮河,胸怀就烦乱、骚动,这是因为昔日国中流水今日已为边境界线。这两句写出了南宋人面对长淮时心理上独特的变化。后两句写感慨,是“意不佳”的原因之一。“桑干”即永定河上游的桑干河,在今山西省北部与河北省的西北部,唐代这里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交接处。唐代诗人雍陶《渡桑干水》一诗有“南客岂曾谙塞北,年年唯见雁飞回”之句,表示过了桑干河才是中国的“塞北”的意思。刘皂《渡桑干》也有“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之句。
在北宋,苏辙元佑五年在出使契丹回国离开辽境时所写的《渡桑干》一诗中仍曾这样写道:“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年年相送桑干上,欲话白沟一惆怅。”正因为前人有过那样的边境观念,所以现在作者说“何必”,表面看来似乎是不满于前人的看法,其实诗人正是通过这种不满的语气在今不如昔的对比中表达对江山半壁的哀惋和对朝廷偏安的怨恨,这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天涯”原指极远的地方,这里指宋、金以淮河为界的边境线。这两句是说:何必要到遥远的桑干河才是塞北边境呢,而今淮河以北不就是天的尽头了么!诗人说桑干用“远”字,称准河却用“天涯”,一方面强调了淮河的边界意念、一方面渲染了淮河的遥远。这种渲染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王朝心理上弃北逃南、政策上妥协投降,视国土沦陷于不顾,置中原人民于不救的哀怨和不满。

初入淮河·船离洪泽岸头沙相关古诗词

  • ·古诗《南溪早春》--《南溪早春》作者为宋朝诗人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卷帘亭...
  • ·古诗《桂源铺·万山不许一溪奔》--《桂源铺·万山不许一溪奔》作者为宋朝诗人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
  • ·古诗《初入淮河·中原父老莫空谈》--《初入淮河·中原父老莫空谈》作者为宋朝诗人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
  • ·古诗《初入淮河·刘岳张韩宣国威》--《初入淮河·刘岳张韩宣国威》作者为宋朝诗人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
  • ·古诗《初入淮河·船离洪泽岸头沙》--《初入淮河·船离洪泽岸头沙》作者为宋朝诗人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
  • ·古诗《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作者为宋朝诗人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
  • ·古诗《插秧歌·手捏青苗种福田》--《插秧歌·手捏青苗种福田》作者为宋朝诗人布袋和尚。其古诗全文如下: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
  • ·古诗《闲居初夏午睡起·松阴一架半弓苔》--《闲居初夏午睡起·松阴一架半弓苔》作者为宋朝诗人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
  • ·古诗《过百家渡四绝句其四》--《过百家渡四绝句其四》作者为宋朝诗人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一晴一雨路干湿,半淡半浓山迭重。远草坪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