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槎·昔负千寻质

浮槎·昔负千寻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其古诗全文如下:
昔负千寻质,高临九仞峰。
真心凌晚桂,劲节掩寒松。
忽值风飙折,坐为波浪冲。
摧残空有恨,拥肿遂无庸。
渤海三千里,泥沙几万重。
似舟飘不定,如梗泛何从。
仙客终难托,良工岂易逢。
徒怀万乘器,谁为一先容。
【鉴赏】
这是一首寓言式作品,序文和诗的联系清楚地说明了骆宾王从骈文中借用了词汇、结构与主题,这就使得其诗具有强烈的雄辩意识及散文式的铺叙。
诗序原本用来叙述历史或传记的背景,使诗中及所述事件能够充分明了。王勃的《滕王阁诗》就运用了这一古典形式:序文描写了宴会、场景、事件的过程,诗篇则表现对这一情境的反应,诗与骈文序言的区别是分明的。可是在这篇《浮槎》中,诗只是把序文详细叙述过的内容简要地重述一遍。其中主要的变化是序文展示了希望——浮槎将WWw.7gushi.Org被利用,漂泊者将被启用,而诗却使这一希望破灭。除了结尾外,诗紧密追随了序文的旨意,无论在讨论范围还是在措词上都与之相似。
序的第三段与诗的开头两句相应:“负凌云概日之姿”描写浮木的高度,被简化成“昔负千寻质”。序的第四段叙述这棵树在偏僻的地方十分安全繁盛,诗则处理成具有松树和桂树的孤独和耐力。由于运用了双关语:真心/树干,劲节/树节,诗的描写具有更密切的道德联系。序运用了高雅优美的传统夸张比喻,以称赞的口气将某种事物与神秘的典范相比较:“与建木较其长短,将大椿齐其年寿者。”诗舍弃这一高雅的语句,采用了表示“超过”的简洁套语“凌”和“掩”。序文所写传说中的树也被具有象征意义的松树和桂树所取代。
诗的第三联出于简化的要求,再次将序的描写语句简化成无力的重复,把“上为疾风冲飙所摧残,下为奔浪迅波所激射”变成“忽值风飙折,坐为波浪冲”。诗对于骈文序言的这种屈从关系说明,使诗歌创作接近骈文的试图很成问题:诗歌的体式手法已经演变并作用于精炼的五言诗,而骈文的修饰需要较长的语句和较散漫的结构,因此当骈文被“翻译”成诗句时,就变得贫瘠乏味。
诗的第七至十二句没有追随序的相应段落,感怀时机和命运,而是细致描绘浮槎危险无助、无人赏识的境况。一旦诗自由地突破了序的论点,就可以反过来评论序文,否定浮槎可能遇到良工的希望。在这一点上,诗对序作了补充。不过,这种不同部分地出于诗体的要求,在结尾表现忧伤是诗歌传统的自然方式。

浮槎·昔负千寻质相关古诗词

  • ·古诗《宿温城望军营》--《宿温城望军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其古诗全文如下:虏地寒胶折,边城夜柝闻。兵符关帝阙,天策动将军。塞静胡笳彻,沙明...
  • ·古诗《边城落日》--《边城落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其古诗全文如下:紫塞流沙北,黄图灞水东。一朝辞俎豆,万里逐沙蓬。候月恒持满,寻源屡凿...
  • ·古诗《早发淮口望盱眙》--《早发淮口望盱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其古诗全文如下:养蒙分四渎,习坎奠三荆。徙帝留馀地,封王表旧城。岸昏涵蜃气,潮...
  • ·古诗《晚泊河曲》--《晚泊河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其古诗全文如下:三秋倦行役,千里泛归潮。通波竹箭水,轻舸木兰桡。金堤连曲岸,贝阙影浮...
  • ·古诗《浮槎·昔负千寻质》--《浮槎·昔负千寻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其古诗全文如下:昔负千寻质,高临九仞峰。真心凌晚桂,劲节掩寒松。忽值风飙折,...
  • ·古诗《晚泊江镇》--《晚泊江镇》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其古诗全文如下:四运移阴律,三翼泛阳侯。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夜乌喧粉堞,宿雁下芦...
  • ·古诗《秋日山行简梁大官》--《秋日山行简梁大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其古诗全文如下:乘马陟层阜,回首睇山川。攒峰衔宿雾,叠巘架寒烟。百重含翠色,...
  • ·古诗《在军中赠先还知己》--《在军中赠先还知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其古诗全文如下:蓬转俱行役,瓜时独未还。魂迷金阙路,望断玉门关。献凯多惭霍,...
  • ·古诗《寒夜独坐游子多怀简知己》--《寒夜独坐游子多怀简知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其古诗全文如下:故乡眇千里,离忧积万端。鹑服长悲碎,蜗庐未卜安。富钩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