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作者为元朝文学家朱庭玉。其古诗全文如下: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解与诗人意同
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前言】
《己酉端午》是元代贝琼的一首在端午节写的诗,表现了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洒脱,运用典故,表现了自己的广大的胸怀。
【注释】
①芙蓉:指荷花。
②辞柯:离开枝干。
③题红:在红叶上题诗。唐僖宗时,有一名宫女在红叶上写了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愍憨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树叶顺着御沟水流出宫墙。书生于佑拾到后添写道:“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置于流水上游又流入宫中。后两人终成良缘。
【翻译】
庭院前落尽了梧桐的叶子,水中的荷花也早失去当日的风姿。仿佛是通晓诗人我的心思。一片经霜的红叶离开树枝,飞近身来让我题诗。
【赏析】
起首两句的对仗,概括了诗人在园林中所望见的秋景。“庭前”和“水边”是两处代表性的地点,暗示出诗人在四处徘徊,也在百般寻觅。但秋天对于诗人实在是太无情了,这两句中的“尽”和“彻”就不留一点余地。这两个字也正是景句之眼。既然是“落尽梧桐”,诗人的判断显然是基于未尽之时绿叶繁茂的秋前情形;同样,“开彻芙蓉”,首先浮现在他脑海中的也必然是旧时荷花盛开的热闹景象。枝上萧索,水面凋敝,这现实与记忆之间的巨大反差,自然会勾惹起悲秋的心情。可明明是作者因红衰翠减而伤感,第三句却偏偏说成是红翠善解人意,因迎合人的心绪而自甘衰残。诗人的这种自我怨艾,一来反衬出心中无可奈何的悲感的沉重,二来也表现了他对园林中美好事物的一往情深。
正因为诗人将所见的秋景与自己系结在一起,才会有四、五两句的神来之笔,而在心情上发生一个完全的转折。
我们在秋天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秋风卷着落叶扑面飞来,碰到身上有时就像粘住似的,好一会儿才飘落地面。诗人此时,就有一片“辞柯霜叶”缠上了他。何以见得?因为在上文的气氛中,飞舞在空中wWw.7gushi.com的霜叶只会加深“落尽”的印象,唯有停落在身上的片时的流连,才有可能启发诗人新的思考。霜叶“辞柯”而依人,这本身就沟通了“意同”的两者间的联系。“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在多情善感的诗人眼中,其“飞来”完全是主动的、有目的的及含情脉脉的行为;而“题红”在其“红叶题诗”典故的原始意义上,则饱含着真、善、美的生活激情。秋天固然有萧瑟的一面,但对热爱生活的诗人来说,却同时意味着希望和奋起。这一“辞”一“就”,尽翻前案,将初时悲秋消沉的气氛一扫而空,无异化衰朽为神奇。小令别出机杼的结尾,令人拍案叫绝。

天净沙·秋相关古诗词

  • ·古诗《绝句·竹影和诗瘦》--《绝句·竹影和诗瘦》作者为元朝文学家王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赏析】前两...
  • ·古诗《沉醉东风·七夕》--《沉醉东风·七夕》作者为元朝文学家卢挚。其古诗全文如下: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庆人间七...
  • ·古诗《水仙子·夜雨》--《水仙子·夜雨》作者为元朝文学家徐再思。其古诗全文如下: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
  • ·古诗《塞鸿秋·春情》--《塞鸿秋·春情》作者为元朝文学家张可久。其古诗全文如下: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
  • ·古诗《天净沙·秋》--《天净沙·秋》作者为元朝文学家朱庭玉。其古诗全文如下: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解与诗人意同。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 ·古诗《已酉端午》--《已酉端午》作者为元朝文学家贝琼。其古诗全文如下: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前言...
  • ·古诗《寿阳曲·江天暮雪》--《寿阳曲·江天暮雪》作者为元朝文学家马致远。其古诗全文如下: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
  • ·古诗《折桂令·春情》--《折桂令·春情》作者为元朝文学家徐再思。其古诗全文如下: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 ·古诗《天净沙·冬》--《天净沙·冬》作者为元朝文学家白朴。其古诗全文如下: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