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楼上谁将玉笛吹
《鹧鸪天·楼上谁将玉笛吹》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炎。其古诗全文如下: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前言】
《鹧鸪天·楼上谁将玉笛吹》是词人张炎(1248—约1320)的一首词作品。作者出身贵族之家,宋亡前因对黑暗腐败的社会政治灰心失望,故与周密、王沂孙等人啸傲山川,互相唱和。宋亡后资产荡尽,由承平贵公子沦落为无家可归的“可怜人”,词由高雅地摹写风月转变为凄楚地备写身世盛衰之感。这首词表达了他浓重的思乡情绪。
【注释】
①劳劳:遥远
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翻译】
是谁在楼上吹奏起哀怨的玉笛呢?山前,宽阔的水面被昏暗的云雾遮盖住了。燕子又开始忙碌着做窠。可是,我所思念的人却远隔千里。眼前孤零零的,只有一枝梨花在雨中与我作伴。
修禊的日子快到了,如今正是卖糖的时候。故乡呢,只能在梦中追寻而已。昨夜从江边折回来一枝新柳,虽然不是苏堤上的,也足以令我愁眉不展了。
【鉴赏】
这是一首明写客中思家实则蕴含作者故国之思的小令。
上片侧重写景,景中含情。起首写因笛声撩人心魄而引起思乡之情——“楼上谁将玉笛吹”。汉代马融居平阳时,听客舍有人吹笛甚悲,因思念洛阳亲友,作《笛赋》。李白也有《春夜洛城闻笛》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又有诗曰:“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黄鹤楼闻笛》)。小令从一开始便定下深沉的思念故乡、故友的感情基调。次句山前水阔暝云低”,写作者因闻笛而起WwW.7gushi.com故乡之思,不禁引颈往故乡方向眺望,然而却是茫茫的一片春水和低垂的暝云,这一画面在缕缕凄侧的笛声中推出,更给人一种压抑、低沉的感觉。所谓景语亦即情语。在这两个画面的背后。读者似亦可窥见作者此时的心境。“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三四句继续写眼前所见之景。“劳劳”,是遥远的意思。此句燕子千里,自己也流落千里,有如断梗漂萍,随波逐浪。“落落梨花雨一枝”。“落落”,孤独貌。白居易《长恨歌》中形容在仙界的杨贵妃的孤寂形象:“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张词显然是由此化出。并在前冠之以“落落”,更显雨中梨花之孤寂了。中国古代诗人似总喜以雨与黄昏为背景来寄托其愁绪,如“丁香空结雨中愁”等等,那么雨中梨花亦可作为寄托愁绪之意象了。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景中含情,不言愁而愁自现。
“最是过变不可断了曲意”(《词源》),下片侧重抒情,将上片压抑在画面背后的愁绪直抒而出。过片前三句写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修禊”,为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已日(魏以后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游采兰。以驱除不祥,称为修禊。王羲之《兰亭序》中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卖饧时”,亦古代之风俗。寒食节这一天要食饧(糖)粥。此句谓寒食节将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作者将两个节日名列出,我们似可看到飘零异乡的游子正扳着手指算着临近的故乡节日。“故乡唯有梦相随”,一个“唯有”道尽了作者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深深苦衷。作者在《渡江云》一词中这样形容自己飘泊他乡的情景:“荒州古溆,断梗疏萍,更飘流何处?”也许写自己在梦中对故乡的思念,尚未能尽意,接下便以具体的动作写自己的思乡情怀:“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此二句谓自己昨夜里不得安眠,愁绪无法排遣,漫步江头,折得一枝新柳归来,虽非故乡苏堤上的,但也令人愁眉不展,足以撩动思乡之愁了。杨柳原为离别的象征,远离故乡折柳,实只能徒增烦恼。作者在《朝中措》中也写道:“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这首小令无论是写景或抒情,都极为自然,没有丝毫的做作与矫饰。作者还成功地运用寻常之景,眼前之物,铺排渲染,深切动人地把主题由浅入深、由隐至现地表露出来,显示了作者捕捉意境,表达情感方面的才能。